找到相关内容138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重返六祖禅

    侍云:还学禅么?师云:不学禅。侍云:经又不看,禅又不学,毕竟作个什么?师云:总教伊成佛作祖去。”’禅宗里后来流行“触类是道”、“平常心是道”的观念,实际是把佛教的修行与人们日常的一般行为举止的界限进一步淡化了。读经、坐禅等一类传统佛教的觉悟或成佛方式,并不能真正达到佛教的最高目的,而要真正“明心见性”,或“见性成佛”,反而要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举止中去追求。这与西方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有相似之处,加尔文...

    姚南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13565070.html
  • 普贤菩萨十大愿与和乐家庭

    了怎样的选择,有怎样的行为举止,就会有怎样的经验和体会。不管自己的选择是对还是错、是善巧还是笨拙,果报还是要由自己去承担。   我个人相信,幸福、欢乐与爱是所有家庭都在追求、都有能力拥有的,只要我们...?结交了什么朋友?工作的态度和表现如何?健康状况怎样?   更少人会在谈恋爱前,列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终身伴侣所应具备的条件或素质。而在这些的素质中,那些是属于主要的,那些是次要的;还有,那些行为举止...

    颜尊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1349073.html
  • 人间净土、龙华三会

    报,以及弥勒菩萨的慈悲愿力加被下,所以人们没有烦恼,也不会造诸恶业,对于贪欲、嗔恚、愚痴也非常淡泊,正因为没有三毒之心,所以人心纯朴,行为举止自然合于十善,好像北俱卢洲的众生,虽然没有佛菩萨的教化,...争夺这些珍宝而彼此伤害,致使遭受牢狱之灾,而受到了诸般痛苦,如今此等彼时之宝物,就如同瓦砾一般,既无人守护,亦无人爱惜。”因为当时的众生,一切的行为举止都安住在纯善的境界之中,所以能生在弥勒如来的国度里...

    慈德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2049355.html
  • 皈依三宝的意义

     (4)念戒:时时忆念佛所制定的戒律,以此对照自身的行为,检查自己的行为举止及起心动念是否符合戒律的规范。   (5)念施:在生活中随时帮助他人,无论是财富还是我们所学到的佛法,只要别人需要,都要...他、觉行圆满;同时,在智慧、道德和行为上,都已经达到彻底的圆满。   法宝是指佛陀所说的教法,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三藏十二部。众生因迷茫所困,无始以来在生死中轮转,不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处?皈依法之后,...

    济群法师

    皈依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1/0111577580.html
  • 归佛菩提迦耶——印度佛教圣地游记之二

    是不许使用不慎之语、诽谤之语、辱骂之语和刻薄之语,而使用友善之语纯洁之语待人。正业是指行为举止高尚而清净,多行善事,不能因为爱和恨而主导行为,而必须用佛法来引导。正命是心存道德观念,修行人要避免贪恋...一系列颠倒的思想和行为(业),由不同性质的业招致不同的果报,因而众生在生死轮回中流转,在茫茫苦海中沉浮。   人们能否摆脱痛苦,这茫茫苦海之外,可有极乐的福地?这便是灭谛。灭谛是彻底断绝一切邪欲,消除对...

    【佚名】

    |圣地|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5/1154149394.html
  • 八关斋戒浅释

      四 远离恶道   如果有人行为举止一向不够检点,现在很害怕自己会堕入三恶道,那么就必须受持此斋戒。《十善戒经》说,持八关斋戒的人,一不堕地狱,二不堕饿鬼,三不堕畜生,四不堕阿修罗(阿修罗道众生...叫偷盗。凡是未给与你的钱财,不管用什么手段把它变   为自己的,都是犯盗戒。从因果律讲,种布施因,获财富果;种偷盗因,获贫困果。   三 不非梵行 “梵行”是净行,“非梵行”是不清净的行为,指淫欲...

    佚名

    |八关斋戒|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4/00394122077.html
  • 佛法与地理风水

    。  又作正行、谛行,指正当的身业,亦即行为举止正当,身口意三业清净,远离杀生、偷盗、邪淫等一切邪妄,也就是十善业中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善行。  正当的经济生活和谋生方法,也就是正当的工作。《...固然很好,更重要的是内心也要有好地理。也就是内心有:良好的通风——思路通达;良好的阳光——热心开朗;良好的视野——展望未来;良好的通路——菩提正道,这就是内心最好的龙穴。  [注释]  业是行为、行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0740178.html
  • 佛教业报论

    的事物则能够安心地对待,因此而导致了所有的行为举止,都能够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身心健康。   那么,善业(有益身心健康的行为)将会感召到什么样的结果呢?那就一定会得到富有、尊贵、安心的结果。比如助人为...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有了人生世界的存在,就会有行为的存在,有了行为的存在,也就会有行为的力量存在。这种行为的力量,就是宇宙万物得以生起的主要因素,所以佛教不...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5841649.html
  • 赵州的佛

    所说的就是欺骗之言。如果你很清白,那么你所说的就是实情。和尚回答道:“要是那样的话,我还是留在这里吧。”注释为:瞧,他想筑起一个安乐窝。这就是当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时的一般行为举止。我们会停下来,筑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3441904.html
  • 什么是僧团戒律?

    的律则。他是随著需要、发生而设立一些戒律。律藏及其注释记载很多有关佛陀如何及为何设制。根据佛陀所说,最好的戒律是轨范心灵、言语及行为举止。佛陀早期的弟子都是灵性高度开展的行者,所以他们并不需要戒律。...严重违犯戒律及举止导致僧团蒙羞的僧侣,施发某些罚则。佛陀倡设僧伽会议,旨在帮助僧侣防止恶行及避免僧侣受世俗生活乐趣的诱惑。这些僧团戒律乃是善巧行为的指导原则,非由某位神圣权威所设定绝对不可侵犯的法则。 ...

    达磨难陀 著 魏善韬 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4251732.html